0757-86086760

info@vz-testing.com

维中动态

春季是H7N9高发季请避免接触病死禽类

发布日期:2017-02-23 浏览次数:

冬春季是H7N9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去年入冬以来,全球动物禽流感疫情呈高发态势,波及亚洲、欧洲、中东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我国H7N9疫情呈现病例增多、散发程度高等特点,但疫情总体特点未发生改变,接触被感染的禽或暴露于活禽经营市场是人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2月6日至12日,全国报告H7N9病例69例,其中死亡8人。最近几天,全国疫情呈现下降趋势。不过,专家预测,我国内地仍将有H7N9散发病例报告。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


接触带毒禽类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至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风险
目前并没有预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7N9流感,但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因罹患季节性流感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住院可能性。
目前对于H7N9病例,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要减少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诊,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在发病后尽早使用效果最好。因此建议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如果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可能的禽类接触情况,例如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尤其在冬春季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若接触,须尽快洗手;应购买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加工处理生禽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尽快就诊。


转自:第一环保网

电话咨询

0757-86086760

留言咨询 QQ咨询